|
毕业季是离别季,毕业季也是启航季
青涩变为成熟,迟疑变为坚毅
不变的是前行的脚步匆匆
暂别清华园,奔赴不同的未来
研读间特意挑选了十位学子
现在,就带领大家去领略一番他们下一站的风景
下一站
▲左为麻省理工学院,右为清华大学大礼堂
陈 立 杰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2013级交叉信息学院本科生陈立杰这样说道。
从初中时对信息学竞赛情有独钟,到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金牌第一名,再到代表清华大学参加世界总决赛,他走在一条离理想越来越近的道路上。
四年清华学习,陈立杰在姚班浓郁科研氛围的熏陶下爱上了科研。大三下学期去MIT的交流经历让他进一步体会到了科研的本质与乐趣。毕业后,陈立杰将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左为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右为清华大学爬山虎
李 杰
2013级机械工程系博士生李杰在进入清华不久,便作为主要项目人员进入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4专项)二期项目组。
作为我国重点军工保密单位,成飞有着严格的管理体系和保密制度。开始时,李杰也苦恼于这种「呆板」的管理体制限制了自己的科研进度,但慢慢地,他感受到成飞人对于制造业改革所怀揣的激情与持之以恒的付出,也逐渐理解了严格管理制度对于成飞这样的保密企业的必要性。
「到需要和合适的岗位工作,铸就国家和个人共同的梦想」是李杰的职业选择,下一站,他选择留在成飞。
▲左为电子科技大学银杏树,右为清华大学银杏树
贾 开
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2009年保送至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微处理器研究中心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12年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贾开用「单纯的求知欲」解释了自己的跨专业学习经历。
在贾开看来,专业间的不同只是具体问题的差异;对人类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充满求知欲,就是推动一个青年在学生时代做出有关「学习」决策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单纯的求知欲」没有随着他学生时代的结束而终结。下一站,贾开延续了自己的学术道路,进入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任教。
▲左为河北长城,右为清华大学大礼堂
刘 静 琨
刘静琨在200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并在2012年免试保送至本系攻读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博士。从大一入学起,「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的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便深深地扎根于他的内心。
2009年他作为班长接到了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动员的命令,经过不懈协调,他所在的电84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作为“科技发展”方阵的队员从天安门前走过。在本科毕业之际,他又选择成为一名新生带班辅导员,与电21班的同学们一起克服困难、共同成长。
清华的培养在刘静琨的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希望能够扎根基层,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所以下一站,刘静琨选择成为河北省定向招录的选调生。
▲左为新疆雪景,右为清华大学荷塘雪景
顾 蛟 龙
结束在厦门大学的四年本科生活后,顾蛟龙在2014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学习。作为一名足球爱好者,顾蛟龙曾任厦门大学足球协会主席,他曾被一个讲述南疆孩子足球梦的视频深深打动。视频里孩子们对足球的渴望使他感同身受,也让他立志到南疆去,给这些孩子插上追逐梦想的翅膀,为这个社会起点的公平尽一些绵薄之力。
顾蛟龙说,凡是国家的重要行业都应该是清华毕业生的志向,凡是国家的重要发展地区都应该有清华毕业生的足迹,凡是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都应该有清华毕业生的贡献。顾蛟龙将南疆阿克苏地区的基层乡镇作为自己人生下一站,他也相信会有更多的清华人加入到南疆建设的大军中。
▲左为北京晚霞 ,右为清华大学上空的晚霞
赵 冶
赵冶在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攻读学士学位,2014年进入建筑学院建筑系继续深造。
大二那年,雾霾下的各种环境预警和浓烟一样的空气让赵冶印象深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小伙伴用一年的时间成功研发了热泳除霾技术并申请了专利。之后,因为共同怀揣着一个改善当前人居环境的梦想,他与同门师兄一同创立了众清科技。
从最初的咖啡厅办公到校内提供的办公室,再到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空间,赵冶用「创业维艰」形容其中的艰辛。如今CoClean产品不断发展壮大,众清科技也受到了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
赵冶和他的团队始终有个愿景,就是要用建筑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尖端的科技、改善人居环境问题。下一站,赵冶奋斗在创业路上。
▲左为清华大学校园夏景,右为清华大学校园春景
赵 杰 亮
「与蜜蜂相爱相杀的爱恨纠葛」,机械系2017届毕业生赵杰亮这样形容自己的五年科研历程。
初到清华,导师结合赵杰亮的学习经历给他安排了空天飞行器的头锥设计课题。在一次爬山踏青活动中,他和师兄从蜜蜂飞舞时灵活伸缩的腹部联想到了空天飞行器的变体结构设计,并得到了老师的全力支持。
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空白,再加上没有专项课题基金支持,赵杰亮深感自己开辟出一条新路的不易。自己在校园里抓、到蜂农处买,刚刚解决了蜜蜂来源的赵杰亮又需要去克服仿生研究的重重困难,这使得最终成功的建模和成果设计来得尤为不易。
赵杰亮说,他愿意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像蜜蜂一样辛勤劳作、竭己之力。下一站,他将进入清华机械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左为外交部,右为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
侯 翔 宇
从2008年作为本科新生进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到2017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侯翔宇自进入清华开始就一直避免仅精于专业而过于狭隘。
他选择通过阅读和游历拓宽自己的眼界、循着其他领域的书本去探访更广阔的现实、以及对照着现实问题成体系地学习相关知识。而在专业领域,侯翔宇主要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由于研究项目常常涉及生产、物流领域的各类国际合作,他越来越希望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国际合作这一更广阔的舞台上。
看到了「一带一路」的倡导与未来的需求,再加上担任工业博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经历的影响,侯翔宇将报考外交部作为下一站的选择。他相信只有将点点滴滴的琐碎工作做好,才有进一步拓展、加深国际合作的坚实基础。
▲左为郑州大学钟楼,右为清华大学天文台
张 开 翔
在2011年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张开翔在一直导师指导下进行超灵敏核酸分析和单细胞分析等生命分析化学领域的研究。
刚开始博士课题的时候,张开翔被不停的实验失败所打击,然而通过大量阅读不同方向的文献和进行实验尝试,他积累了对多个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为之后的多学科交叉课题打下了基础。在美国加州大学尓湾分校药学院的两年交流学习中,他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同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
毕业之际,张开翔选择回到家乡的郑州大学药学院作为自己下一站的新起点。他认为随着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将来的中国社会将出现对个体化治疗的高度需求。他将继续从事药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等科研方向的研究,在擅长领域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左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右为清华大学主楼前广场升旗仪式
刘 喜 佳
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刘喜佳是一名光荣的国防生。和无数男孩一样,年少时的刘喜佳将从军征战、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梦想。成为国防生后,年少时的梦想愈发清晰、愈发实在。2009年,刘喜佳作为成员之一参与了国庆阅兵中清华方阵的排练。
面临毕业分配,他决心要「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顶天立地的事业」。毕业后,刘喜佳将前往战略支援部队工作。独行快、众行远,他将与身边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继续建功立业。
写在最后的话
“
人生的风景图
清华园总是那无可替代的一半
「莘莘学子来远方」
学子们
从四面八方来,又往天南海北去
品过校园里的千百风味
我们已准备好去尝人生的酸与甜
下一站,出发!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 | 一驰
美编 | 旭丹
责编 | 涂图 |
|